说到噪音污染,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或许是繁华而喧闹的都市,很少有人会想到海洋。
2016年的热门电影《美人鱼》或许使很多人第一次关注到海洋噪音污染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这些噪音污染极大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
军舰操演、货轮航行等行为形成的噪音,在海洋内外时时回响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利用声纳进行导航和捕鱼,利用勘探船进行海洋地质勘探,使用各种机器对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勘探。就像陆地上的施工一样,这些在海洋中运行的机器也会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噪音。海洋上来来往往的大型商船、承载旅客的游轮等也会产生噪音。近几十年里,某些海域的水下噪音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呈指数增长。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海上开采就像是陆地上的施工
相比于空气,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更远。20世纪60年代,曾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在澳大利亚的珀斯海湾制造一声巨响,远至美国的百慕大仍能检测到,这意味着巨响传播了两万多公里!
人类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而海洋生物却更多地依赖于听觉和触觉。噪音污染就相当于迷雾笼罩,让它们难以感知周围环境,无法做出合理判断,时常身处险境、进退两难。
噪音究竟对海洋生物
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01
损伤海洋动物的听觉
暴露在高强度的声音之下,会导致一些海洋动物暂时性的听觉缺失或听觉灵敏度降低。当噪音强度足够大时,则会导致听觉永久性下降或缺失。研究表明,建造海上风力发电厂时,水下打桩点100米范围内的宽吻海豚,听觉器官会受损伤;50千米范围内的宽吻海豚会出现行为异常或被迫逃离。
宽吻海豚
噪音污染不仅针对包括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对一些无脊椎动物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研究显示,噪音可以导致头足类动物如章鱼、乌贼、鱿鱼等平衡器受损,使其难以在海洋里保持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伤害还会加剧,最终可能导致这些动物死亡。
02
改变海洋生物生活习性
噪音会改变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或规律,如浮游和潜水规律、发音的音量和节奏、摄食等等。鲸类通常生活于深海,噪音会迫使一些鲸快速浮出水面,从深海区骤升至浅海区,压力下降过快,会使鲸患上减压病。
海底鱼群
一项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发现,当商业船只发出的噪音干扰到露脊鲸交流时,露脊鲸会改变其交流的音频;来自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宽吻海豚因人类产生的各种噪音而被迫简化它们的语言。
这种变化类似于人们在酒吧或餐厅等嘈杂环境下,通过大喊一些简单的字词来进行费力且低效的交流。突发的声响会惊吓到海洋动物,使它们远离经常觅食的区域,导致食物缺乏。频繁的噪音会使一些鱼类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它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边境巡逻以防范危险,无暇觅食和照顾幼鱼。
03
造成其他损伤
巨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其他损害。例如:鱼类若距离高分贝声源太近,可能会使鱼鳔爆炸。地震勘探的气枪爆破,可能导致发育中的扇贝幼虫畸形,也可能杀死一大片浮游生物。
海洋噪声污染问题
如何解决?
不像气候变暖、海水酸化等灾难性问题,噪音污染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措施进行控制。我们可以改进机器、船只等的相关设计,减少噪音的产生。我们可以降低船只航行的速度,航速下降,噪音自然也会减少。我们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地震勘探。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海洋噪音污染的严重性,加强立法,及时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噪音监管。
我们或许可以等待,但那些本就处于濒危的海洋生物并没有那么宽裕的时间。必须尽快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的噪音污染,尽量避免为濒危海洋生物的灭绝添上“最后一根稻草”。
Nature | doi:10.1038/d41586-019-01098-6
期待未来,蓝鲸歌唱、蟹虾夹钳、鱼儿咕噜吐泡儿,这些或许并不响亮但却富有生机的自然之声可以继续在广袤的海洋里安宁地流淌。